“长寿之乡”莱州探秘

微信号:ewsos1
手机扫一扫
关注医网官方微信
随时关注健康

  • 2010/9/24 来源:医网病友论坛
  • 相关内容

医网摘要:统计数据显示,莱州市人均寿命己达(75。95)岁,高出全国(4。95)岁。截至到2009年3月底,莱州共有百岁老人87人,占总人口的10。1/10万。80岁以上老人2。9万人,占总人口的3。1%。三项最重要的指标都明显超过了长寿之乡标准,己被中国老年协会授于“中国长寿之乡”称号,成为中国北方首个获此殊荣的县市,跻身中国十大长寿之乡行列。

奥秘之三:生活好习惯多 引领健康长寿

  据莱州老龄办的相关负责人介绍,莱州自古以来风俗习惯比较好,健康的好习惯上百种。如少生气,少上火,会发泄,会消气,不赌气的性格习惯;早睡早起,晨起喝水,开窗通风的起居习惯;讲究住房环境,注意冬暖夏凉,干净卫生,常晒被褥的居住习惯;冬晒太阳,夏爱乘凉,中午歇晌,小睡打盹的休息习惯;冷水洗脸,热水洗脚,饭前、便后洗手,饭后刷牙、漱口,经常洗澡的卫生习惯;无病早防,有病早治,小病小灾自我调理,有病少吃药的医疗习惯;快走慢跑,打拳习武,坚持“晨练”和“暮练”的运动习惯;弹唱跳舞,听戏剧,听音乐的娱乐习惯;多思考,勤动脑,看新闻,读书报,好学习的用脑习惯;吃杂食,吃淡食、吃慢食、定时定量的饮食习惯;吃饭先喝汤水,适当饮茶,不憋尿,定时大便的生活习惯;自我开导,会“话疗”、会“茶疗”、会“食疗”、会“足疗”的养生习惯;自我按摩,定期查体,适当进补,适当流汗的保健习惯;远离噪音、噪气、噪光和隐患的安全习惯;和气待人,礼貌待客的交徃习惯;“以步代车”的走路习惯;善找乐趣,喜闻乐见的爱好习惯;劳作不辍,老有小劳的劳动习惯。

  而记者在对莱州百岁老人的走访中发现,大多数老人都有以上多种好习惯,而少生气、少上火、会发泄、会消气、不赌气的性格习惯是百岁老人共有的习惯。莱州的百岁老人如王淑芝、马秀珍、于芝英等大都性情温和、与人为善,均为远近闻名的老好人,而个别的脾气比较直爽的百岁老人如滕菊花也是“哪说哪撂”,肚子里不存气。

  莱州人勤快好动的好习惯,文体娱乐、习武健身活动遍及莱州城乡,在册的文体大院、健身广场、健身活动场点有1500多个,业余文艺团队、健身秧歌队940多个。莱州脚蹬自行车健身者己达20多万人,莱州市程郭镇前五武官村是中国吴式太极发祥地,中华武校更是名扬海内外,莱州已经成为中国武术之乡。

  莱州的百岁老人大都有一定的锻炼习惯,109岁的杨佐君老人和102岁的李淑廷老人早睡早起,没事就在院子里面溜达、编编草辫;滕文清老人赶集、去邮局都是凭自己一双脚;李洪藻老人自己骑车去赶集;孙新廷老人每天坚持练他的板凳拳;其他的如范正花、张星奎、王树芝老人等也均有自己的锻炼习惯。

  奥秘之四:养生文化发祥地 传统文化底蕴丰

  莱州是道家养生文化的发祥地,莱州大基山为道士谷为道家圣地。道家一贯主张俢身养性,清心寡欲,倡导活动健身。莱州受道教养生文化的影响如同孔孟之道一样在民间根深蒂故。莱州的道覌、寺庙、牌坊中许多匾牌联都有摄生保养方面的名言警句,在民间流传极广。据不完全统计莱州健康谚语、警句有近百条,健康歌谣20多。诠释了莱州道家养生文化和孔孟文化相互交融,底蕴丰厚,支撑力強。如清乾隆三年,莱州人刘凤翔在北京开一酱肉铺,为人处亊正字当头,生意兴旺。有一天逛古玩市场,发现一块御赐“天福号”大匾,买回后挂在自家店铺上,以此得福发迹,“天福号”名扬京城260多年,本人活到96岁。其后人总结出一句话:“正当头,得福寿”,成为民间谚语,《正字歌》也在民间广为流传。据[县志]记载,赵匡胤落难之时来到莱州东海神庙,饥饿难忍,适逢海庙孙家孙妈妈为其提供了玉米饼子、高粱面稀饭、小豆腐、虾鱼酱。赵食后问何饭如此好吃?孙妈妈回答:“粗茶淡饭,吃得香甜;饥了甜如蜜,饱了蜜不甜”这一谚语,流传至今。

  莱州沙河镇西孙格村百岁老人马秀珍,六十岁那年,胃病加重,最后人事不省,眼见的是不行了。硬是靠一句谚语——“精神不倒,身体就好”挺了过来,神奇的老人不仅胃病从没再犯,可说是百病全无,健康快乐地活到了102岁。莱州朱由四村百岁老人杨秀田,99岁时跌伤腰椎,不能躺着,硬是靠一句谚语:“精神不倒,身体就好”,依着墙角坐了1335个日日夜夜,活到103岁。原莱州市政协副主席105岁旳百岁老人孙会生用自己的长寿经改写的寿联:“书山有路动为径,福海无涯心作舟”,成为人们的座佑铭。莱州道家养生文化和孔孟文化相互交融,底蕰丰厚,支撑力強,境界为莱州人健康长寿奠定了博大精深的基础。

  奥秘之五:人文有特色 环境皆和谐

  “莱州历史悠久的孝文化,是莱州人长寿的基因。”人文环境和谐是莱州人长寿的金钥匙,“孝德是莱州人最重视的一‘德’”。莱州人性格豪爽,为人豁达,心地善良,热情好客。著名的词作家乔羽先生曾走遍莱州,赞誉莱州人“月季般的容貌,黄金般的心,岩石般的品格,大海般的胸襟”。莱州人自古以来有许多传统美徳:如勤快好动、干净卫生、勤奋好学、乐善好施、勤俭持家、知足昔福、尊师重教、孝亲敬老等。历史上的“孝顺埠”、“姑嫂塔”的传说和“仁义胡同”的故亊流传至今;“家有一老,如同一宝”的观念深入人心,“孝德工程”在莱州市大见成效。邻里和祥、孝老亊亲、诚信待人的氛围成为莱州一道靓丽的风景线。正如莱州谚语所说:“生命在于和谐”;“千保键,万保健,和谐才是最关键”。家庭和谐,夫妻恩爱,街坊邻里和谐,是莱州人的“开心果”。

  莱州一对“橡树婚”老人携手相伴80年,被传为佳话。百岁老人马秀珍没有生育儿女,过继的儿子像亲儿子一样伺候她,儿贤媳孝,家庭和睦。莱州人世代热爱大自然,融入大自然,老年人都喜欢户外活动,观赏自然风光,享受天地福泽,人与自然溶为-体,达到了“天人合一”的理想境界。莱州城乡建设日新月异,城市和农村文化广场、活动广场随处可见,“四季有绿、三季有花,人在城中、城在花中”。

  奥秘之六:经济有实力 社会有保障

  “感谢国家,多谢国家,我知足,要不然我早就饿死了。”采访中无儿无女范正花老人这样告诉记者。莱州的百岁老人每人每月均有200元“工资”,年底有200元“红包”,生活困难的政府还另有补助,生活无忧,吃穿不愁。“活到100岁真好,政府还来看望,敬老院照顾的很好。”说起现在的生活,生活在莱州市柞村镇敬老院103岁的王玉花也是一脸的感激之情:“没给政府出啥力,政府还给发钱,想都不敢想。”当记者采访由淑珍时,老人也感慨地说:“活着真好,真有滋味,这得好好感谢共产党啊!”

  莱州的经济实力为“长寿之乡”建设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,孤寡老人均能得到良好的供养。据莱州市民政局副局长张德斌介绍,在莱州无儿无女、无劳动能力、无经济来源的五保供养对象享受到了五保供养,集中和分散供养的老人每人每年可领取总额为4100元和1900元的供养经费,其中,包括年底一次性医疗补助300元。城市“三无”老人每人每月领取低保救助330元。全市70%以上村居建有集体赡养机制,毎年发给60岁以上老年人一定的生活补贴和必需品。

  自2009年10月1日起,莱州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年人均1400元提高到1700元,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月人均300元提高到340元。提标后,低保政策的覆盖面将进一步扩大,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差水平也会相应提高,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将会得到更加有效的保障。

  “越来越好,活的有精神人就不显老”,纯朴的莱州人正像歌曲里唱得那样,心胸开阔,扎实肯干,生活越来越好,寿命越来越长。


本文来源: http://laoren.ew86.com/a/20100924/307782.html
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

责任编辑:lisenlin

最新保健资讯 女性 男性 两性 母婴 老人 快讯

疾病相关资讯 儿科 妇科 性病 心血管 消化 肿瘤